近期,廊坊市教育体育局发布重要通知,宣布暂停2024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(以下简称“体考”)。这一决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——毕竟体育中考作为升学考核的重要环节,已实施多年,其突然调整背后究竟有何考量?
自2020年以来,新冠疫情反复冲击线下教学秩序。尽管当前国内疫情形势趋于平稳,但廊坊作为京津冀交通枢纽城市,仍面临输入性风险。为避免大规模聚集导致的传播隐患,教育部门优先保障师生健康安全,决定暂缓体考现场测试。
国家层面近年持续推进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考试压力。体育中考原本旨在提升青少年体质,但在实际执行中,部分学校和家长过度重视应试训练,甚至出现“唯分数论”倾向。此次调整正是响应“素质教育”号召,回归体育本质——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,而非为考试而训练。
根据《廊坊市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》修订版,本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包括:
体考成绩不再计入中考总分,改为过程性评价+日常锻炼记录的综合评定模式:
政策调整犹如一把“双刃剑”,不同群体的感受截然不同:
对于普通学生而言,体考取消无疑卸下了“额外包袱”。以往每天放学后需花1-2小时进行专项训练(如800米跑、立定跳远),如今可将精力转移至文化课复习。然而,部分家长担忧:“没了体考‘兜底’,万一孩子其他科目发挥失常怎么办?”
对于立志报考体育院校或重点高中体育特招的学生来说,体考取消意味着失去“展示优势”的平台。某初三学生家长表示:“孩子练了三年田径,本想通过体考加分进入心仪高中,现在突然没机会了,心里很焦虑。”对此,教育部门回应:将针对特长生开设替代性测评通道,通过专业体能测试与比赛成绩综合评估。
为确保政策平稳过渡,廊坊市多所学校已启动应急预案:
学校统一发放《体育锻炼记录手册》,要求学生每日填写运动数据并上传至班级群。班主任定期抽查核实,确保记录真实有效。此外,教育局将联合卫健部门,为全体学生提供免费体质检测,建立个人健康档案。
此次体考调整并非短期应急举措,而是廊坊市深化教育改革的信号弹:
未来体育教育或将更注重“常态化锻炼”而非“临时冲刺”。例如,小学阶段增加户外活动课时,中学推广“体育社团+必修课”模式,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。
若疫情持续稳定,体考或许会以“选测项目”形式回归——允许学生选择擅长的运动(如游泳、乒乓球)代替传统项目,真正实现“个性化评价”。
廊坊体育取消考试的政策调整,既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,也是教育理念升级的契机。无论政策如何变化,让孩子爱上运动、拥有强健体魄始终是核心目标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未来的体育教育能真正跳出“应试怪圈”,让青春在汗水中绽放活力!
(注:本文配图为廊坊市教育局发布的政策通知截图、某中学学生上体育理论课场景图,因篇幅限制未完全展示。)